书名:是谁蹉跎了年与岁

第 2 部分阅读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特征,给我的感觉是华盛顿人对圆形有着特殊的偏爱。

    华盛顿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代表历史印记的博物馆很多,但却都是免费向人民开放的,我想美国人的爱国热情就这么培养起来的。

    在这一点上海没办法跟华盛顿比。所以上海人也不能像华盛顿人那样如此热爱着自己的国家。

    不管怎么说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爱国方式,至少我离开了中国,我依然仍深深爱着我的祖国。哪怕我身处于繁华的美国。这也无法改变我的中国心。

    我想中国人最爱国的时刻,恰恰是站在异国土地上的时候吧。

    我们住的楼层相对比较高,的确是没错。因为华盛顿的建筑不能超过纪念碑的高度。市中心的国会大厦是全城最高的大楼,也不过只有八层楼。

    全城几乎没有工厂,因而环境异常整洁。华盛顿是个绿化覆盖面积比较大的城市,说白了,正式因为有着太多的绿化做铺垫,所以给人整体的感觉就是一尘不染。

    不过说到一尘不染,taiki笑了。我觉得他的笑是有资格的。我说的华盛顿的整洁是拿上海做参照物的,华盛顿要比上海整洁多了。taiki对我的说法实在是嗤之以鼻。他得意得说,在华盛顿走一天抹一下鞋底,肯定有灰,但是在名古屋,即使走一天,脱下鞋子一抹,未必有灰。即使在马路上躺着也没关系。

    我立马做出难以置信的表情来。我知道他是夸张了点,名古屋的马路很干净,这点我是相信的,但是干净得能让人躺在马路上,这一点我是不相信的。

    在taiki的叙述下,我才知道名古屋是怎样的一个城市。所以,在taiki的描述下,我对这个城市的兴趣多了几分。于是,我再次对我自己移情别恋的速度而感到惊叹,离开上海就喜欢上首尔,离开首尔又爱上了华盛顿,讲到名古屋的时候又开始迷恋名古屋了。

    名古屋是一座仅次于东京、大阪和横滨的第四大美丽城市。它于本州中西部,濒临伊势湾。由于该市介于首都东京和古都京都之间,故有“中京”之称。它的中心地区是日本规划最好的城区,市内绿荫夹道,鲜花吐芬。

    名古屋港湾隐蔽,不太受风浪的影响。名古屋众多的古迹使它获得了美誉。

    了解日本文化历史的人应该知道,名古屋诞生了很多历史著名人物,其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不亚于三国时代的英雄人物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所以名古屋有很多时代的建筑物大都是保留了德川家康时期的味道。

    名古屋的城堡久负盛名!公元1612年由德川家康所筑,集当时建筑技术之精华,豪壮坚固的结构名闻天下。城楼顶重达八百公斤的纯金铸造鱼虎的造型,正是象征德川幕府当时至高无上的威权。

    德川家康的书籍我看过一些,因为太长,所以没耐心读完。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吧。

    名古屋和京都一样,都保留了很多18世纪的日本风情。名古屋林林总总的博物馆也是各具特色,tokugawa艺术博物馆、名古屋城市博物馆、名古屋城市艺术博物馆展现了日本文化的魅力,toyota工业技术博物馆、电力博物馆是名古屋发达的工业的注脚。

    但是,名古屋的特点,并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清楚的,taiki给我看了很多名古屋的照片,但是我对名古屋的印象仅限于名古屋出了木藤亚也这个感动全日本的人物。我还是看《一公升的眼泪》才知道的。这个励志片带给了我很多很多感动。正因为木藤亚也,所以我与taiki有了更多的共同话题。

    taiki告诉我日本女孩子的生活习惯,这颠覆了我对日本女性原先的印象。

    可能是因为在大学的时候,因为无聊,av片看多了的缘故,总觉得日本女孩子虚浮得可以,连av片也敢拍。在我读大学的时候,空下来的时间里特别喜欢看苍井空,饭岛爱,小泽玛利亚等等的片子。感觉她们拍出来的片子比较有美感,但是在taiki的解释下,我后来才知道av只是一个职业,是为数不多的一个职业,但不是日本女性特点的一个注脚。

    名古屋最有名的三大美食就是味噌炸猪排、鳗鱼饭、炸鸡翅。怪不得那天taiki做的炸鸡翅比外面快餐店的好吃不知道几百倍。在名古屋地铁站附近有个卖鱼摊,每晚八点后就会有很多家庭主妇都在等待每天的大减价。原来家庭主妇所扮演的角色并不好当,每天为了过日子精打细算。

    在日本基本上每天晚上都会有大减价活动的。金枪鱼等各种昂贵的生鱼片会在挂减价牌后被抢购一空。

    要知道,在日本,他们最重视的就是吃的质量和品位,正因为这个严谨的态度和挑剔的做事风格,导致日本的很多产品走在世界的顶端,比如索尼。

    因此日本本土产的东西要比进口的贵很多就是这个道理,质量决定一切。

    日本人之所以长寿,是因为吃的东西精,而且低盐的良好饮食习惯,让家里人的身体保持健康的状态,最为重要的是日本女孩子一辈子恪守妇道,每天不知道要对丈夫说多少敬语,鞠多少躬。这一点,在日剧上经常能看到日本女孩卑微得向男性鞠躬的画面。但是,我要说明一下,这不是示弱的表现,这是一种尊敬。

    虽然男尊女卑这个国家文化,我并不是很认同,但是日本女性身上所具备的那些优点,我正是我希望我女朋友也能具备,当然这个是不可能的,除非她是日本人。

    最关键的是,在日本,一旦多年媳妇熬成婆婆后,她们会将媳妇带出来,正式交班卸任,然后自己过属于自己的生活。对小两口的生活不再干涉。

    在中国,这样如此开明的婆婆很少见。尤其在上海,那显然是天方夜谭。

    这个时候,我的脑海里清晰的出现了一些影像,以日本生活为背景的那些画面,因为有很多镜头在日剧上看到过,因此构建这些画面并不是很难的事情。一个人一旦有了想象力,可以丰富到这个地步。

    不过说到这里,我就特别羡慕,这个就是国家文化问题,这个问题很复杂,不是你我的阅历所能理解,不是你我之力所能改变的,同样也不是用三言两语所能解释得清楚的。

    在我生长的城市里,别的城市我不知道,但是上海婆媳不和是经常的事。对于这个问题,我还和taiki争论过,他非说上海女孩子不懂事,其实我觉得也不全是,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跟他说这个问题。因为独生子女政策下来,我们这一代人基本上就成了家庭宠爱的对象。正因为如此,婆媳矛盾才特别突出。

    所以争持到后来,我很难再争执下去了,因此,把话题转移到上海城市整个特点,他才停止了与我争持,耐心听我对上海的描述。

    说到上海。

    正因为它是我所生长的城市,所以在上海的叙述远远要比华盛顿和名古屋多一点。

    相比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来看,上海的历史不光短暂,甚至不值得一提,在19世纪到20世纪的转换,上海这个小渔港突然一下子名声大噪,才有了上海滩。留下了很多传说,这片土地一百年沉浮,布满了政治风云。

    由于随着中国的发展,上海有着惊人的转变。这转变由陆家嘴为中心,一圈一圈向外荡开。于是,这个城市发展得比原先更加紧凑。几乎看不到代表历史的东西。很多东西都被推倒重建了。留下来的除了历史建筑和遗迹,剩下来的就是为数不多的老洋房。实在是稀罕的可以。

    很多人一说到上海,就想起那些几个标志性的地段。外滩,人民广场,南京路,淮海路,还有徐家汇。极其繁华,让人惊叹,这个是一个以光速往前发展的城市。

    一群繁忙的人,奏响了生活的乐章。所以在这个城市的人们的脚步永远是那么匆忙,从不为谁停一停。

    都说上海是繁华的大都市,不过要在这繁华的间隙里去寻找那古老的印记不是很难的事。

    上海的老房子就基本夹杂在新式的建筑中间。零零散散得散开着,看着地图的版图,不难发现,几乎每个区域都能找到那些老旧的痕迹。

    实在是无法绝迹的那带有历史印记的东西,到处都有。随便转个弯来看到。

    湖南路一排排旧式风情,一出来繁华的淮海中路。再转个弯踏入衡山路又看到中世纪的风情。仿佛置身于旧时。不管怎么走,总是能看到新旧交替的画面。总是有人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但是很多时候新旧能共存。至少我认为他们共存能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效果是不可比拟的。

    都说上海是东方的巴黎。巴黎我是没去过的,但说上海是东方的巴黎,由此可见在人们心中,上海的评价甚高,相信人们给它的评价不是没有道理的。上海这东方巴黎的称号不是盖得。

    雕刻时光所遗留下的璀璨,就像铺了墨一样。然后一点点荡开来。一荡便是几十年。据我所知道的巴黎很多东西大都都是保留中世纪的特色。也就是说目前的巴黎的特色是奥斯曼时期所保留的。

    我不知道上海是谁的特色。总之有一种特别奇怪的感觉。有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当你满目琳琅的新式建筑,产生视觉疲劳的时候,转个弯看到一些些老式的建筑,相信会有更多的惊喜在里面,然后放慢脚步细细欣赏。

    人就是这么奇怪,总是贬低过去时的东西,但是却不能阻止他们去欣赏的心情。人有的时候就这么矛盾吧。不如说是那些旧时的建筑美丽得让他们无话可说。在美的事物面前选择了沉默。

    就这样璀璨的城市里,残留着一些仅存的老上海特色的东西。正因为这个具有时代特色的东西不多,才显得弥足珍贵

    当一个人习惯看到现代化的东西,看到老式的东西多半有种强烈的抵触感吧。当你站在老房子面前,你讨厌的只是他们粗糙的外壳。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在粗糙的外表下,却有精致的内部。我不禁感叹,那些老房子不过是上海历史的浓缩。也是上海原来的风格上的延伸,海派的风格,海纳百川。

    你会看到风格各异的老房子,但让人感觉却是风情万种。整个格局看起来就像是艺术精品。夹杂在新式建筑丛里,隐隐可见。像是一种点缀吧。

    感觉就像现代的轮廓里安上复古的味道。那种感觉很新鲜。

    那些老式建筑的存在,是因为它们身上藏着历史,所以才会有保留到现在的价值,又因为身处各个不同的租界,才会有着不一样的风情。实在是很难说这类建筑的存在,会影响新式建筑在视觉上的平衡。

    但是艺术这个东西很难定义的,也许有人认为好看的东西,在另外人看来是很难看。

    立场的不同,思想角度的不同当然也会有着不同的评价。

    我曾听过很多人对老房子的评价,说有碍上海整体的美观。

    只是我个人认为整体的美观是非常抽象的东西,并不是你说的全部推倒,打造一个新的城市来,一个非常华丽的外表下会引发更为严重的审美疲劳。中间塞进一些小小的旧时元素的东西,可能会缓冲一下视觉审美疲劳感。带给一个新鲜的感觉。

    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那些老房子的确是一种艺术品,不仅仅是因为它被岁月沉淀过的缘故,也许你们认为墙面上掉落的水泥块露出红色的砖块不是一种美的特征,但是对我而言是据有时代意义的。

    那年岁的痕迹并不是我们这些现代人所能伪造出来的。你不得不惊讶那些建筑师当时的想象居然能达到这种境界。把这些枯燥的建筑题材照样处理得让人不得不感到内心深处的震撼。

    尽管那浓重的灰色调,那个体略显单调,但是有着一排梧桐的陪衬,会有别样的风情。或许你会有种置身于旧时的感觉。但是我要提醒你的是,时光并没有倒流。而是你自己美丽的幻觉。老房子的存在,说是为了点缀上海,倒不如说是成就了上海海纳百川的文化。

    末了不禁感慨,上海即使是再美的城市,也经不起流年的蹉跎。一个新式建筑惊艳了时光,一个旧式建筑温柔了岁月。

    这个城市,有着与其他国际城市相似的地方,也有它与众不同的特点。这个就是我生长的城市,带给我很多温馨的时光。

    叙述那一段的时候,我总是很激动,用手不停笔画着。生怕自己的叙述不够完整,不能带给taiki一个完整而又美丽的想象。

    听我叙述完后,taiki忍不住拍手称赞着。

    我不好意思点头了。

    然后我们都做了一个约定。

    就是我到名古屋,taiki来接待我。如果他来上海,我接待他。

    我觉得这对双方来说是一件很公平的事,只是我不知道这个约定在若干年后是否能兑现。

    我们就这样聊到半夜。

    华盛顿时间晚上12点,我和taiki都饿了,由于光顾聊天,连吃的东西都没准备。好在我为了避免不习惯美国的饮食,带了很多方便面。

    在大半夜里,我吃属于我的中饭,属于他的晚餐,各自乐呵呵地笑了。

    吃过之后,再聊了会这三个城市代表性人物,从华盛顿,哥伦布聊到德川家康,织田信长,再聊到刘翔,姚明。

    发现人只要话多,任何东西都能成为话题,我相信,只要我和taiki愿意,我们都可能连地板上的灰也能当话题进行一番激烈的讨论。

    在凌晨三点多的时候,taiki抵挡不住困意,最终囔囔要睡去。然后留下了一个精神旺盛的我。这一刻,面对窗外的景色,我精神抖擞得如同黑夜中的猫头鹰。

    起点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我在华盛顿的清晨看见了上海的黄昏(3)

    (3)救命的油咖喱

    倒时差是个非常痛苦的事情,我基本上就是黑夜精神旺盛,白天睡意难挡。日夜颠倒的生活,仿佛身置另外一个世界。有种时空错位的感觉。

    一周后,taiki率先倒时差成功。而我醒来的时候往往已经中午了。在后半夜我终于有了睡意,我的时差正在朝着正常的方向发展。

    这就意味着,我与taiki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多了。

    更重要的是,我的生活节奏趋向正常,生物钟的稳定,有利于我更好得学习工作。

    我花了整整十天,终于完全融入进华盛顿的节奏。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庆祝的事情。

    那天早上,我起了个大早,给自己泡了杯咖啡,站在窗台前,向远处凝望着。

    因为我发现,我有太多的事情要去思考。

    “中国秋,你在看什么呢?”taiki见我望得如此出神。好奇问着。

    “我在看远方。”我手指着,不远处学校的人工湖里反射着金色的阳光,在水的活动下,辗成一些金色的碎片。

    夏天的感觉,覆盖着整个华盛顿。炎热的气息,尽管如此,仍略带一些透心的凉意,有着穿透人心的力量。大概这就是所谓的新鲜感。

    “这有什么好看的?看久了,就没什么看头。”taiki顺着我的目光望去,这一幕像极了我昨天顺着他目光望去。只是我们彼此所怀的心事不同,所站在的立场不同,因此所看到的东西也不同。

    “这个你就不知道了。在这里,我从华盛顿的清晨看到上海的黄昏。”我用手指向很远的地方,眯着眼,看着那东方,太阳快升起的地方。生怕错过了美丽的日出。

    清晨的太阳,突破地平线的刹那,点亮了半暗的天空。

    无论在哪儿都是从东方升起。西边落下。即使站在华盛顿看到的太阳和上海其实是一样的。不明白为什么总有人喜欢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

    我想这是一种崇洋媚外的心理。

    “不知道,很深奥。”taiki也学着我的样子,他打断了我的思考,用他优雅的的手将勺子搅拌着,慢慢得在手中的咖啡杯里不停打转。瞬间咖啡的香气弥漫着整个屋子。

    显然taiki还没看穿我的心事。

    我慢慢转过身,面对taiki。

    “以后,你会明白的。”这个时候,我贪婪着吸着空气中弥漫的咖啡味。我手中的那杯已经凉了,所以香气散发没有taiki手中的那样浓烈。

    “那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我在华盛顿的清晨看到名古屋的黄昏?”他抿着嘴,品了一口咖啡。

    然后taiki将咖啡放在窗台上,双手叉腰,凝视着远方,动作颇有思想家的味道。

    “嗯。”我想了一会,没发现这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赞许地点了点头。右手提着杯子,左手拍拍他的肩,表示认同他的观点。

    接下来,我们都饿了,要准备早餐了。

    但是很快我就发现了一个不能避免的事实。就是在来到华盛顿后发现,东方与西方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不同,让我出现轻微的不适应感。这一点在饮食习惯上尤甚明显。即使连适应力极强的taiki也不能例外。

    饮食对我们来说是相当头疼的事。

    华盛顿人每天的早饭无外乎就是面包牛奶奶酪培根之类的东西,我们为了减轻对奶酪和培根的不良反应,基本上中饭晚饭与匹萨热狗相伴。

    后来我意识到再这样下去,我到最后会肥得跟猪似的。

    而且我和taiki不可能顿顿弄得象我醒来后那晚吃的那样丰盛。毕竟生活成本因素也要考虑进去的。我只是穷学生,消费不起。

    为了倒时差,我们提早了一个月来学校。

    但是这个宿舍楼也不空,离开学还有半个月的时间里,已经陆续住了一些人,住满了半个宿舍楼,现在一出宿舍的门总能看到各种肤色的人。

    我成天跟在taiki后面。他早我来华盛顿几日,所以对这里的一切应该说,知道得比我多,所以我们总是行影不离着。

    我们每天都在为吃什么而发愁。

    一直到那一天。

    那天晚上,在一次从行李箱翻箱倒柜的时候,我终于发现了以前没怎么注意到一瓶带黄铯液体的瓶子。

    先前还没细看是什么东西,细细看着瓶身的几个字。顿时有种呼吸停顿的感觉。

    “ohmygod!”我自言自语般惊呼。油咖喱!没错!就是油咖喱!

    我是有理由为得到油咖喱而强烈的兴奋。

    要知道,华盛顿的牛肉多少钱?一磅才三美金,基本上与国内牛肉同价,甚至比国内便宜一点。

    所以,对我而言,油咖喱就像一场及时雨,挽救了我的胃!

    我把那瓶救命的油咖喱交给taiki,结果taiki看到这瓶油咖喱爱不释手。对我竖起了大拇指,显然是他对油咖喱也同样喜爱。

    油咖喱有什么用?

    做咖喱牛肉汤是我的拿手绝活,因此,油咖喱是咖喱牛肉汤不可缺少的佐料。

    在我很小的时候,奶奶就一直做给我吃,长久以来我也在奶奶的影响下,慢慢会做咖喱牛肉汤了。这汤制作起来,不光是简单,更重要的是开胃。更何况华盛顿的牛肉都廉价到这个地步。

    那是狂吃咖喱牛肉汤的绝佳机会。

    我和taiki在超市里购买了大量的牛肉。拿了优惠价,折算起来比国内还便宜,而且牛肉的质量都很好。

    带回宿舍后,我开始将牛肉洗净,用水煮熟后随后将其冷却,再切片。油咖喱下锅煮汤,再放入著熟的牛肉著沸为止。

    这整个过程就这么简单。这个幸福来的有点突然。

    当然还有很多种做法,因为顿顿喝汤是不可能的。

    万幸的是,我带了很多方便面来。

    因为长时间一直吃方便面的关系,对这种味道产生了抵触情绪,吃多了,觉得都腻味了。

    为了避免对方便面的那种味道产生反感,我把方便面调料全扔了,用面饼下面。放牛肉咖喱汤,于是牛肉咖喱汤面出锅了。

    当然,这也仅仅支撑我很短的一段时间。但是,时间再短,足够支撑我和taiki开学前的剩余日子。这瓶油咖喱对我和taiki而言,就像一碗养活鱼的水。足够了。

    按taiki的话来说,感谢油咖喱带给了我们幸福生活,我们再也不用吃猪都不要吃的东西。这句话可能偏激了点。说真话,我对芝士奶酪这类东西的抵触情绪不一般的强烈。

    当然如果让油咖喱全部做成咖喱牛肉汤的话。这样的菜谱显得太单调了。

    taiki是个很聪明的人,他比较喜欢吃米饭,美国的米相对来说偏贵。

    可能是日本的大米比美国贵,所以taiki买这些米并不怎么心疼钱。他创了一种新的吃法,就是把美国马铃薯去皮切块,用水煮熟后,再浇上油咖喱。

    我平时有吃白切牛肉的习惯,到时再放几片牛肉拌饭。的确很好吃。让人奇怪的是,天天重复吃某样东西可能吃腻味。可是,我们对咖喱食品却吃不腻。

    所以在一天晚上等taiki再次弄了咖喱土豆扳饭的时候。

    我问他

    “一直吃咖喱不会吃腻吧?”

    “不会啊!你看看人家老美天天吃热狗,披萨都吃不腻的。”

    我顿时胃里一阵翻腾。在上海,我特别喜欢吃必胜客的披萨。所以在华盛顿吃了第一顿披萨的时候,肠子都悔青了。

    同样是必胜客,但是味道确是天差地别。说白了,中国的必胜客披萨是改良版的,而不是正宗的美国味披萨。饼底偏硬影响口感不说,还加了那么多奶油芝士,实在是非常的腻味。

    “也许人家习惯了这味道。”我说

    “也许我们习惯了咖喱味。”他说。

    我觉得他说的很对。因为我们因为习惯了,所以被动地接受了新的事物。我想,如果有天我习惯吃披萨热狗的时候,那一定是没办法的事。

    因为生活不会因为我个人的喜好而改变。

    所以得到的结论是,我在适应生活,而不是生活在适应我。

    在开学前一天,一瓶油咖喱按照计划的时间表里吃完了。正犯愁以后的饮食怎么办?只能吃汉堡了,不过味道还能勉强接受。

    我开始意识到,不融入美国的当地饮食生活习惯是不行的,只好慢慢适应热狗,汉堡还有披萨的美国味道,因为这些东西中国虽然有,但是味道却是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做一个新美国人,势在必行。

    但是,我仍然怀念那段有油咖喱陪伴的幸福时光。

    那个用完了空下来的油咖喱瓶子,我准备扔掉,但是taiki说好好的瓶子扔了怪可惜的。费了很大的力气把瓶子洗干净。咖喱这个东西很难洗的,难为了taiki。

    就在宿舍楼的门口挖了一些土装进瓶子里,挖了一棵不知名的草。为了见证我们的友谊。所以我和taiki命名这草为t&q草。这根据我与他名字前的第一字母组合命名的。

    所以,在客厅靠南的窗台上就会有着一颗绿油油的t&q草。在阳光的照耀下,屋子里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活力,索性让那瓶子见证我们的友谊。

    从这天开始,我的卧室里多了一样生命,那就是t&q草。这是我和taiki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油咖喱的感谢。

    后来我看了书才知道,taiki所挖的草是美国俄勒岗黑麦草。一种非常常见的草,不过那是后话。

    谢谢你,油咖喱。

    起点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不忧愁的脸是我的少年(1)

    (1)iamfromchina

    最让人兴奋的日子终于来了,开学了,我带着新生的新鲜感进了教室,对我而言,我迫切希望认识新的同学,新的导师,融入新的环境。

    按照学校要求,非英语系的国家学生组成了一个班叫国际班,我和taiki分到国际a班,不光如此,还有一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就因为这一点,让我兴奋异常。

    根据教授的要求,第一堂课就是介绍自己的国家。这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我想他的目的在于培养自己的民族自豪感。

    为了这事情,我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在互联网收集资料,做幻灯片。我怕我介绍的不够详细,所以在这之前一直演练着,taiki充当我的听众。taiki在中间还提出很多指导意见。有着这样的精心准备,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有备无患。

    由于出场顺序是按照到校的注册的先后顺序来安排发言。我排在第二位,排在第一的就是taiki。看来,我们两个来的真早。

    在taiki发表完一场抑扬顿挫的精彩演说后,在他下来的时候,与我击掌完成了象征性的交接,这一刻,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在taiki鼓励的目光下,我开始发表了我的爱国演说。

    正因为先前有了无数次的演练,我在讲台上表现的游刃有余。

    “mynameisqiu,iamfromchina!ilovemycountry!”我用浑厚的声音做了开场白。这一刻我觉得浑身都是力量,说话的声音都不由自主提高了几分。

    我向他们介绍了我们国家五千年来灿烂的文明,重点举例了筷子文化,中医文化。接下来向他们介绍了万里长城,而且展示了长城八达岭一角的照片。并且详细介绍了我所生长的城市上海的特点。将近10分钟的讲演。我不停的用播放幻灯片的方式,文图并茂,再配上我的演讲,那些听众听的津津有味。

    将近结束的时候,我以当场展示书法的方式,写了华夏两个字。

    由于时间的关系,写的不是很好看,但是汉字这个字体作为特殊字体,比那些英文字符更具特殊性和观赏性。当那些人围观看我写字的时候,我特别有自豪感。

    而且我一边写的时候,还不断再三强调一下。“这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方块字!”听到他们的赞叹声,那是对我的一种肯定。

    最后讲演完毕的时候。我的教授鼓掌了,台下爆发了一阵热烈的掌声。这个效果我显然没有想到。

    这是我这几天努力排练的成果最好的回报。而且在这个讲台上,我第一次为有机会能介绍我们伟大祖国而无比自豪。

    但是,有个不和谐的音符出现了,就像好好的一碗粥,放了一粒老鼠屎一样让人讨厌。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是会有这样的人。

    因为,我注意到两个人没拍手,同样与我是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的人。这一男一女不拍手也就算了,而且还做出一脸不屑的表情。

    不过我没有过多的表示出我的不快,我在猜测可能他是台湾人或者韩国人。我也表示出我的理解。

    毕竟民族仇恨也是比较敏感的话题。我不希望把政治带到课堂里。但是后来发现,我想错了。

    没错,他们开始向我展开赤裸裸的挑衅!

    在西班牙女孩,巴西女孩介绍自己的国家后。

    这两个人终于粉墨登场了。

    先开始我对他们的国籍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我是好奇,为什么他们会对中国如此持强烈敌对的姿态。不料他的开场白让我大吃一惊!

    那女孩展示他们的国旗,依我多年的经验来看无法判断他们来自什么国家。很明显我的阅历很不乐观了,那旗子的正中央是太阳形状放射出蓝红相间的色块,图片下方有两只兽类对持。不晓得是什么兽,非常抽象化的图案。老实讲,还真不好看。

    接下来,那男孩终于说出了让我非常愤怒的话。“大家好,我叫ngawangnorbu,她叫rimpoch来自西藏。很高兴来到这里与你们做同学。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下我们国家的文化,我们国家西藏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地图上的版图可以看到。很多人都以为西藏是属于中国,其实不是……”

    听到这句话,我忍不住了,终于站起来了。我突然明白这是什么回事了。

    john教授看我突然站起来,一脸责备的表情问我。“这位同学,有什么事等他讲完了再说。请你注意课堂纪录。”

    显然他是知道我要干什么。

    “很抱歉教授,我不得不打断他的演讲,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无法容忍他在这里胡说八道,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什么时候变成了一个国家?”说着,我转过身以询问的姿态看着周围的同学,继续问“你们知道吗?”

    他们都一脸的迷茫,摇了摇头,表示不知道西藏是什么国家。他们的态度,这个让我的底气更足。

    “你应该尊重这位同学,起码要等他讲完了再说。”john教授明显是生气了。因为在john教授眼里,政治不应该带进课堂里。

    我依然没有妥协,我知道,一旦妥协。那两个人会更加得意或者嚣张,权衡了许久决定冒着被开除的危险与john教授对着干。

    我毫不示弱得回答john。“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原则。他挑战了我的底线,这一点我肯定是无法退让的。”

    很快,教室里的火药味越来越重了,不过这个不是我挑起的。我觉得我只是受害者,那两个人存心为难我。

    我向教授发难之后,然后转向那两人愤怒地用中文指着他们两个继续说。

    “我知道你们懂中文,所以我在这里向你们警告!不肯承认自己的祖国,和不要自己的母亲一样无耻!别忘了,你们之所以能在这里读书,是因为你们持有的是中国护照,而不是西藏护照。明白?”

    他们两个人被我说得脸都绿了。

    而在一边的教授因为听不懂我的话,焦急地喊着。“中国秋!这里是美国,请你讲英语!”

    我无奈地双手一摊,然后开始面对着john教授,改用英语不紧不慢地对教授说。“假如他们坚持承认他们是西藏人而不肯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的话,我想我该离开这个课堂,向别有居心的藏独分子表示抗议!表明一个中国的强硬立场。你作为一个教授,应该理解我的决定。”

    我极力克制着我自己的情绪。我已经很努力做到情绪没有失控。这事情让我难堪到有种想委屈的冲动。

    “不要把政治带进课堂。”john教授咆哮了,他很生气。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并不是我的错。

    “很抱歉,是他们违反了规则,我只能说遗憾。”我拉直了衣服,然后拿起了书籍。准备起身离开。

    “回来!不准离开!”john教授再次咆哮起来。

    john可能没想到,第一堂课,我就让他难堪,其实,真正难堪的是我。这两个藏族同胞刚才的表现存心是让我出丑的。而且可以看出来,为了这个他们显然是精心准备过的。

    “很抱歉,我决定的事不会更改的!”我故作轻松。然后双手一摊,表示我这个决定即遗憾又无奈。

    这时,taiki带头鼓掌起来了。然后掌声就像星星之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