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最风流

第39章 魏王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第39章 魏王

    (31+)

    留给羊奴纠结的时间不长,便见着尉迟珏了。

    过得几日,官家于金华殿大宴一众随驾人员。

    金华殿中,乐声先起,随着乐声渐密渐频,殿中的空位越来越少。待得所有人都就座时,身姿优美的宫人们手捧各色以玉盘盛之的珍馐鱼贯而入,依着位序,依次摆在各人案前,鱼脍羊炙、驼峰熊掌各色山珍海味不过等闲。

    于殿中高居首座自是官家,他身着玄色便服,头戴乌纱,正侧着头与他右侧的薛安说话,面孔上有一抹放松的笑意。

    不过这位至尊却不是殿内众人目光的焦点他身边的薛安才是。

    她在会在这?

    所有见着这位圣人的人心里都忍不住冒出这么一句。

    需知晓,这位圣人自永平五年后,便再未在正至大宴之外的宴会上露过面了,以至于京中权贵人家里一些没资格参加正至之宴的年轻子弟甚至连这位圣人的脸都没见过。

    这会的薛安还盛装打扮了一番,头上梳着凌云髻,髻上簪着一整套鎏金点翠,连着一朵雪青色的海棠华胜垂在她的额间,海棠中心嵌着一颗拇指大小的红宝石,随着她动作,轻轻晃动,流光溢彩,身上穿着缥色月华交领大袖长裙。浑身上下都是繁丽的艳色,可她肤色雪白,容色明艳,仿若明珠美玉,莹莹生辉,光彩照人。即便她此时轻轻皱着眉,也透着令人心惊动魄的美丽。

    殿内年长的人或多或少都是见过她的人,虽也惊艳于她不为岁月所动的丽色,但也就多看几眼。但年少的男女就没那么好定力了,目光直愣愣地盯着,几乎以为所见非凡间人。失态得走不动道或走错道的比比皆是。即便是勉强收回目光的,余光仍止不住地往首座那里飘。

    周人好艳色,牡丹如此,薛安亦如此。

    说起来薛氏这个家族别的不论,单在外貌一项上的强势实在让人不得不服。薛安可谓是极耀眼的人物了,可当年的薛太后却是比她还要更胜一筹。

    传闻,当年先帝还是太子时,因倾心薛太后欲与元妻和离,孝文皇后心有不满,便暗自召了薛太后进宫,令人为她呈上一杯毒酒。薛太后见着那杯毒酒,忽地垂泪,神色凄美。孝文皇后见状,使人收回毒酒,叹息一声:“如此丽色,见之而生异心,孰过之?”

    孝文皇后是被太.祖捧在手心用金玉浇灌出的的尊贵人物,本身便是一等一的美人,而她见过的风流人物更是数不胜数,能令她作此之言,薛太后之色可想而知。

    可惜自先帝驾崩,薛太后便彻底隐迹于人前,除了薛安偶尔闹出的事,再无其他能令她步出九成宫。

    不过虽然见不着薛太后,但看看就在首案座下不远那位魏王,大概也能畅想一二。

    今日也不知是什么特殊日子,不仅圣人出席了,连同样隐没于长安上层社交圈的魏王和魏王妃也出席了。

    魏王是自先帝驾崩之后就不再见人,而魏王妃则是因为身份的缘故不为社交圈所接受。

    魏王妃为太医署医女,因天资聪慧被蔡闲收为关门弟子,在薛安身边服侍,后来被薛安推荐给了薛太后,谁知得了薛太后青眼,被赐婚给了儿子魏王。

    大周律法上没有侧室的存在,这个赐婚赐得自然是正妻。

    这可惊掉了所有人的眼珠子。

    魏王可是先帝最宝爱的儿子,即便御极的是如今的官家,但薛家势力犹在,娶个贵女绝非难事。更别说魏王有掷果盈车之貌,才亦足称逸群超士,多的是贵女愿意忽视局势而嫁给他。

    而魏王妃呢?

    平民出身的医女,医术再是出众,在那些权贵眼里也不过是服侍人的。

    然而,没人想到如此悬殊的婚事居然还真被那位心高气傲的魏王接受。

    不过魏王接受了,其他人却没接受。

    虽然如今世家不存,但门第之见依旧常见,当年老卫国公因着幼子要娶一个采莲女而与他断绝关系,其他人只会说老卫国公行事太决绝,但却不会否认这桩婚姻的错误性。若非柳民安仕途得意,而苏兰质也因抚养柳容成姐妹而贤名远扬,她断没有这么轻易被这个圈子所接受。由此可知,魏王妃出身低微,即便如今是王妃之尊了,但在长安社交场上也绝不会如意。所幸魏王与她都不是热衷社交的人,自成亲后,二人索性隐去身份出京远游,一直到魏王妃怀孕之后,才回长安待产。可即便回京,她和魏王依旧只住在长安西郊的别院,不曾见人。

    然而今日,魏王和大腹便便的魏王妃居然携手出现在翠微宫。

    魏王同薛安这对表兄妹生得很像,相像之处不在外表,而在其旁若无人的神态。殿中歌舞繁华,但这位殿下神色清冷如高山白雪,硬是在这繁华地间营造出一份清净来,端的是与众不同。

    这种目中无人的姿态着实招人恨,偏偏他们容貌绝佳,又让人忍不住心慕,两相结合便成了另外一种奇异的渴望打破他们的骄傲,再彻底征服他们,在那双目中无人的美眸深深印下自己的影子。

    可惜这么想的人多如过江之鲫,但真正做的却一个也无。

    不,有一个。

    魏王妃。

    高冷如魏王在目光对上身侧身怀六甲的魏王妃时,溢满全身的傲慢的神态也会急速褪去,流露出凡俗常见的脉脉温情,这种温情减轻了他身上那种因外表生出的距离感,令人不禁忍不住生出“原来他也就是个凡人”的想法。

    魏王妃容貌不错,可这不错要看跟谁比,跟寻常的五官端正的人比,她怎么着也算个美人,但她现在怀着七个月的胎,连脂粉都不能上,可坐在仙人般的魏王旁边,顿时被衬成一个灰头土脸的烧火丫头。可她神色松快,坦然自若,没有半点自卑。

    看得一些女眷又是妒又是羡又是怜又是怨,妒是魏王妃,羡的还是她,怜的是自己,怨的自然就是魏王。

    他们这一辈长安子弟里,如果说最出色的女郎,在薛安和柳秀成之间还有一番争论,那么最出色的郎君便是魏王尉迟,毫无争议。年轻的女郎里,哪个敢说自己对这位俊美又尊贵的皇子没几分绮思?一是慑于魏王和薛安是一对的传闻,二是畏于魏王的冷情冷性,大家也只敢远远看着这位美郎君,暗自心痛。

    薛安入宫那年,朝臣们看到的是暗潮汹涌的形势,年轻的小娘子们看到的却是名花失主。

    没成婚的小娘子喜不自胜,已成婚的年轻妇人黯然神伤。然而不等一干小娘子行动,魏王就因“痛失所爱”而伤心过度,跑到慈恩寺出家了。全长安的小娘子便跟约好了一样,齐齐奔赴慈恩寺,渴望见着心上人进而打动他,活生生把慈恩寺这么座三朝名刹本朝皇家寺庙逼成了香风阵阵的脂粉地。

    慈恩寺主持看得面色发黑,偏偏那批小娘子身份一个比一个贵重身份差点哪敢来追求这位殿下,她们行事烦是烦了点,但终究算不得太出格,即便是他也不好直接赶人,于是放着一寺的武僧,却不能动半点粗。

    可惜芳心灼灼,魏王却视若无睹,不动如山。

    足足六年时间,从碧玉等到桃李、再从桃李走近花信,年岁渐长,在现实面前,小娘子们虚幻的热情渐渐褪去,还坚持去慈恩寺的人越来越少长安人家再是娇宠女儿,也不可能让她们用自己珍贵的青春去赌一份一厢情愿的痴情。到了最后,只剩下莱国公之女沈宜真还在坚持,她不顾父母的劝阻,每日每日风雨无阻地去慈恩寺。

    知情人都为她痴情所动,即便当事人魏王不曾有任何反应,但大家心里大多觉得,魏王不还俗也罢,若是还俗合该与沈宜真一对才对。

    哪里知道,景元元年,薛太后一道赐婚的旨意递下,对象竟是一个没有人听说过的医女,更令人惊讶的是魏王居然应下了。

    褪去袈裟,重新系上锦袍的魏王终于走出慈恩寺,见着了因着心有不甘想要问个究竟的沈宜真,却与她擦肩而过,不曾看过她一眼。

    沈宜真一腔痴情迎头撞上一片入骨的冰寒,她面色灰白地在原地看了魏王的身影许久,最终惨笑两声,默然离去。

    六年坚持甚至不曾换来一个回首,沈宜真回家大病一场,便选择远嫁到长安之外。

    沈宜真放弃了,长安内其他爱慕过魏王的娘子们却依旧心存不忿。

    倘若魏王的对象是薛安、柳秀成这等顶顶出色的女子,她们再是酸也心服,若是沈宜真那等痴心一片的女子,她们也能认,可如今的魏王妃是谁?

    出身低微、才貌平平,这样的人居然得到连才貌双全的贵女们都求而不得的魏王,谁能甘心?

    更可恨的魏王居然真的接受了这样的妻子!

    这班已嫁做人妇的女子都忍不住在心里暗骂起曾经的梦中情人有眼无珠。

    她们之所以不骂魏王妃使了什么卑劣手段勾引魏王,便是因为这群作风剽悍的小娘子早在魏王妃之前把能用的手段都使遍了,若非魏王身上武艺不弱,她们大约是想连着“霸王硬上弓”也试试的。

    不过骂得再厉害,真见着许久未见那张俊美的容颜,她们仍忍不住有一瞬的失神。

    倒不是说她们还对这位殿下还心存绮念,只是……忍不住想起了自己最肆意的少女时代罢了。